度电成本是指一台风机在其生命周期中(通常为20年),综合制造、发电、维护所有的成本,分摊在一度电上的成本。
也就是说,北极熊在相互隔绝的冰川或者海冰与陆地之间游泳前行时,距离和成本都相对较小。通过在一头雌性北极熊身上安装GPS项圈,研究人员能够准确追踪它的移动,了解其在2 个月时间内寻找觅食地的全过程。

杜尔纳说:这头北极熊在2个月内体重减少了22%,只有一岁大的幼仔也不幸送命。2008年8月末,研究人员捕获一只北极熊并为它装上跟踪项圈,2008年10月末,它们再次捕获这只北极熊。在阿拉斯加北部的波弗特海连续游泳如此长的时间,所面临的危险不断加剧,小北极熊显然很难幸存下来。成年北极熊能够经受住长途游泳的考验,但幼仔显然无法坚持下来。北极熊通常在海冰上捕猎,它们的栖息地正因全球气温升高发生改变。
杜尔纳说:对海冰的依赖致使北极熊成为受气候变化威胁程度最高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虽然此前也曾在空旷水域对北极熊进行观察,但完整跟踪北极熊的觅食之旅还是第一次。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13日在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深入推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据介绍,今年,我国将全面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开展地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评估工作,建立重点湖库流域生态安全评估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启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示范中国风能市场或开始告别纯粹的规模为王时代,电场业主开始审视质量、技术和电场实际运营成本。中国风机尽管价格比外资风机便宜约20%,但屡屡出现的小毛病与居高不下的维护成本开始逐渐让业主改写了手中的订单。度电成本是指一台风机在其生命周期中(通常为20年),综合制造、发电、维护所有的成本,分摊在一度电上的成本。
对于产能过剩论的看法,多方观点至今存在交锋。早在2009年,产能过剩就成为风电发展关键词,低水平重复建设也一度让风电业成为国务院防止产能过剩的重点调控领域之一。

对于中国风机制造商而言,他们在过去五年的第一轮发展中依靠买国外的技术图纸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但在增速放缓的第二轮风电发展中,技术先天不足的劣势已开始逐渐显现。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风电装备最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坐上全球首把交椅,中国风电仅仅用了5年。旧患与新伤 承载力不足的中国电网在甚嚣尘上的风电过剩论面前显得尤为羸弱。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理念却难以被中国客户接受。这一价格低得超出想象,因为考虑到高昂的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海上风电的成本可能会是陆上风电的2倍。2010年,中国风电关键词,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中国速度来消纳。2010年,当中国进阶全球第二大风机装机市场后,中国风能市场生产过剩和新装机增速放缓态势明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对此直言不讳,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风电真正的运营商全是大国企,它们去抢占资源,不赚钱也没关系因为他们有别的、更大的赢利来源。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电力需求增加的大背景下,风电的迅猛发展,在中国应对能源结构多样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挑战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如同过去5年陆上风电频繁出现的地板价,此次中电投报出了0.6101元/千瓦时的最低电价。而在中国,前两年内大规模上马安装的风机跳过了漫长的测风调试这一环节,2010年正好开始出问题。
业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在风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只有风机设备制造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其他环节特别是整个风电产业的龙头环节风电场投资的热度并不算高。基础羸弱的研发让拷贝国外的技术图纸几乎构成了中国风电的全行业现状。其中2个近海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的滨海和射阳,各装机30万千瓦。除了严重的倒机和起火事故之外,风机叶片、主轴断裂,电机着火,齿轮箱损坏,控制失灵以及飞车等质量的频繁出现正在困扰中国风电业主。在无可比拟的中国风速之后,中国风电隐忧开始呈现中国电网的承载力无法跟上风速、优质风场资源已几乎被瓜分殆尽、中国造风机质量问题浮出水面、海上风电遭遇新一轮圈海运动等等。这几乎代表了绝大多数风电业主的真实心态。
电力集团面临着完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的压力。这主要是大型能源央企发展风电的兴奋点在于圈地、圈资源,以及由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带来的业绩。
我们相信,基于生命周期的成本才能代表风机的真实成本。在我看来,海上风电可以做点示范,但还不到大规模推广的时候。
海上风电除了地基昂贵,造价也是陆上风电的两倍,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监控比较困难,大部件海上作业昂贵,腐蚀性难以处理等。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启动,也意味着国家即将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
质量事件也只是在风电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风电业出现的各种情况均在合理范围之内。电网大规模弃风事件隐没了风电高速成长的光环。现在企业胆子很大,没有认真地做过全面试验,就下海了。此后发生的多起风机质量事件让国内风机制造龙头均卷入了质量漩涡。
而最近的消息是,首个国家级风电研究检测中心日前在河北落成,这是国家能源局首批16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之一。对于各电力集团,国家要求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发电企业在2010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配额达到3%,2020年则要达到8%。
风驰电掣这样的词汇在中国风电速度面前都显得平淡无奇。2011年,中国风电产业将持续海上风电高速膨胀,风电机组大型化,电网友好、自动化和走向国际市场四大发展趋势,下一个阶段中,国内的风电业将更多地关注整体素质的提升,效益将成为关键词。
另外,在技术层面,风电并网国家标准相对于2005年出台的《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对技术标准要求更为严格。2010年1月24日,宁夏天净神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一台东汽风机倒塌,被视为2010年第一起风机事故。
2010年9月10日,中国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在北京开标,这是全球海上风电首个大规模商业应用项目。而五大发电集团的报价都集中在0.6元至1.2元/千瓦时区间,这已经与陆上风电上网标杆电价0.51元至0.61元/千瓦时接近。两个潮间带项目位于东台和大丰,各20万千瓦。完不成配额就不能批火电项目,这将直接导致电力集团总装机容量上不去。
2010年,广阔无垠的海洋让雄心勃勃的中国风电找到了新的爆点。[page]中国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于2010年5月18日正式启动,4个项目均位于江苏。
李俊峰对此表示,2010年的几起倒塌事故,主要不是因为国产风机的质量问题,而是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就是在这样的普遍认知下,中国风机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相对突出的性价比优势迅速开疆辟土,大规模占据了国内风场。
事故是很多因素的耦合,很难认定为某个单一原因。技术先天不足 如果说中国风机质量问题是多种因素的耦合,很难认定为国产风机质量不过关,那么在此背后的核心技术缺失才是中国风电绕不过去的病根。 |